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雄联盟态度友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英雄联盟态度友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上川阳子对华态度友好吗?
根据目前的信息,无法确定上川阳子对华态度是否友好。上川阳子是一个虚构的名字,没有相关的背景信息可供参考。此外,个人的态度和观点是多变的,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上川阳子对华态度的友好程度。
友好相处的表现?
友好相处就是能够和谐与共,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一起面对,碰到难处都能互相帮助而不计较,双方相处能够互相谦让,而不计较,在生活上,工作中,以及形形 *** 的事物中都能够你帮我我帮你,在对某一个事物的看法能够形成一致的看法,而不过份争执。
一个人原本对你态度很差,一下子突然对你好了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他,如果不喜欢就不用在乎他,如果喜欢他在他态度好的时候就该表示点什么的,如果他喜欢你一直都对你好,而你一直都爱理不理的,所以可能死心了,也可能遇到另一个人,也可能他喜欢的不止是你,而你被放生了,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的还要靠你的观察
二战时德国对中国是哪种态度?
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要从之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说起,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想和中国联盟,是出於德国可以出武器中国出人口,这个有点像大陆抗美援朝时期,蘇联出武器中国出人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非常的不幸的是这个消息被日本获知之後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如果我说的没错的话是在北京制造了一场霍乱,威廉二世为此取消了他的皇子来华商谈合作的事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华的关系可谓是峰回路转,希特勒为了能获得他稀缺的矿产资源和中国走的很近,为此他派遣了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训练中方的军队,作为交换条件中方给予希特勒德国一定的矿产资源。
由於意大利和日本与德国签订了轴心国条约,希特勒不得不中断和中国一切的军事往来。
单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和德国还是有著一定的良好的关系。但终是在关键的时刻,遭遇一些非计划内的变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1930年,中国是德国在远东更大贸易伙伴。当年德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为3.475亿帝国马克,而同日本的贸易额为2.34亿帝国马克。
抗战前,德国军火输入中国数量猛增,1936年是23,748,000马克,1937年则为82,789,000马克,其中包括榴弹炮、海岸防卫炮、高射炮、鱼雷快艇、军用车辆和各种枪支等;德国输入中国军火占中国输入军火总量80%。
与此同时,中国还从德国购买大量军火物资。1935年至1937年,中华民国从德国订购了31.5万顶M35钢盔(即知名的纳粹盔)、步 *** 以及各式防空炮。其他从德国进口的军事装备包括少量的俯冲轰炸机,亨克尔轰炸机;莱茵金属和克虏伯的榴弹炮、反坦克炮,例如PAK35/36 37毫米反坦克炮;装甲车辆,以及一号坦克;此外还有大量的军用通讯器材、探照灯和发电机。中国海军在抗战爆发前向德国订购了5艘潜艇、1艘潜艇供应舰、11艘鱼雷艇和1艘鱼雷快艇母舰,以及大批鱼雷。
之一,德国需要中国的物资。
德国当时全力发展工业,急需中国的一些战略物资。
德国的油脂工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东北的大豆出口,德国工业对于中国出产的钨砂、锑、锰、锡、猪鬃和桐油也有大量需求。
中国向德国输出战略物资也逐年增加,如钨砂输德量,1933年3,766吨,1934年4,385吨,1935年7,883吨,1936年8726吨;德国通常进口钨砂占世界钨砂产量一半,其中60%-70%来自中国。
第二,德国和中国并没有任何冲突。
德国在远东没有支点,而中国在国际政治上也没有同德国有任何对抗。
虽然德国选择日本作为战略伙伴,但希特勒认为日本并不可靠,还是两面下注比较 安全。
所以,德国在和日本合作的同时,大力发展和中国的关系。
第三,德国和中国是传统的军贸伙伴。
中国最早进口的武器主要是英国、法国。
但英国武器往往有很多政治要求,英国同中国打过2次 *** 战争,在中国有很多利益。
法国武器的性能较差,而且很昂贵。
所以,从清朝开始,中国就购买了大量的德国武器。
比如北洋水师的2艘铁甲舰定远号、镇远号,都是德国货。
为什么周瑜和鲁肃对刘备的态度都是友好联盟的,而吕蒙和陆逊则转变为进攻态势?
时势造英雄,同时是一时有一时的时势,一时有一时的人物!天下自有英雄在,各领 *** 数十年。
天下分崩,诸侯雄起,垮州称雄者不计其数。
昔外戚掌权,宦官内乱,争权夺利,后汉皇权软弱,导致权臣作恶,董卓残暴,荼毒天下,天子蒙尘。司徒王伦,忠君报国,离间贼臣,布斩卓首。首恶虽除,奈天下大乱势成,分崩离析。乱世出英雄,青州曹操,少有大志,挂哨夜行,曾起兵伐卓,后擒吕布,灭袁绍,又收刘表,几经征战,接汉帝都邺城,后迁洛阳,挾天子令诸侯自称周公,平定了北方,三国评曹操,治世之强臣,乱世之枭雄,此评甚是。孙权之基业在江东,有天险之固,三世经营,君臣相得,几经征战,民己归心,又加周瑜鲁肃之徒忠心追随,孙权结交刘备以抗曹操,鼎足之势己成,这时能识唇亡齿寒者便是俊杰,不识此势者庸才。周瑜鲁肃世之豪杰岂能不识联刘抗曹的策略?
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之势成,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下,巩固荆州,西取巴蜀,回收汉中,刘备坐大,关羽又桀骜不驯,孙权甚忧,而此时周瑜鲁肃己死,孙权势孤。为了自保,称臣曹魏,送去质子,起用吕陆,他认为弱蜀则自安,强蜀,则堂危,所以孙权以攻为守,为的还是自保!
周瑜、鲁肃、诸葛亮都是具有大局观的人物,都有争夺天下之志,遇到事情以大局为重,做事冷静沉稳,所以周瑜、鲁肃知道与刘备联盟的重要性;而陆逊和吕蒙毕竟只是个名将,考虑事情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所以他们只能看到当前获得一城一池的利息,看不到天下这块大蛋糕,所以他们愿意为了荆州这块肥肉,放弃孙刘联盟所带来的利益。
陆逊吕蒙始终是个小角色,不具备大局观的人物,他们的军事才能只能停留在名将层面,这两人才能有限,争夺天下不足,但是利用长江天险自保有余,他们的存在并不能让东吴变得强大,只是让东吴成为一方诸侯,不被灭。
“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如是说!
陆逊曾经和刘备互信内容是: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陆逊书意大概就是“恐怕旧伤未愈没有时间兴兵吧。你应该跟我们的君主通好才对,如果不听我的劝告再率大军前来,这次我不会让一个人存活性命。”这是不是说陆逊也认为刘备应该和孙权通好!而且是正确的选择。
再看《三国志·周瑜传》云,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周瑜对刘备的印象也非常糟糕!
这是因为时机不同。
陆逊提出让刘备与孙权和好的时候,正是曹丕亲自率领曹仁、曹休、曹真三路大军发动灭吴之战的时间。来势汹汹……陆逊不敢再和刘备硬杠!刘备吸取夷陵之战的教训,从永安攻打夷陵,陆逊虽然还能抵挡,是不是就要抽调防守南郡的军队。本来南郡就危在旦夕!!!刘备真打过来了,陆逊用什么再把刘备打成全军覆灭呢?还要用火🔥烧他不成。
所以,这个时候陆逊就连虎带吓的让刘备好自为之了。如果真打,赵云已经在永安了!我看陆逊未必能抵挡得住???
周瑜能和刘备、关羽、张飞一起攻打南郡,是因为曹仁不好对付。
周瑜率甘宁、凌统、吕蒙外加张飞两千人马,被曹仁一人一骑打成了个“天人”之称👍。刘备、关羽借周瑜一千人马和本部万余人马切断南郡守军的退路和从宛城增援南郡的曹军,苦苦地打了一年余,才把曹仁打出了南郡。其时,周瑜已经被重箭所伤。
一旦得到南郡,周瑜马上就翻脸,让孙权分割刘、关、张,然后挨个收拾。
所以,周瑜对刘备充满了敌意;陆逊也不是顽固不化的对抗刘备,也承认孙刘通好的正确性。
鲁肃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略家,按照裴松之的说法,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就是出自鲁肃。原文:
臣松之案: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曰:“亮以连横之略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於亮。
若二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书,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载述之体也。
隆中对的战略并非出自诸葛亮!从《魏略》记载中,诸葛亮到新野见到刘备的时候,也没有提出隆中对的战略。只不过让刘备安抚襄阳民众足兵足食,以备迎战曹操而已。
联刘抗曹才是三国之所以能够最终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这个方针孙权本人是非常拥护的👍,而且一直和东吴的反对派进行抗争。估计除了诸葛瑾没有人会站在孙权的一边,孙权势单力孤难以坚持鲁肃的正确方针,再加上利益驱使,于是,终于放弃攻打徐州的计划,全力以赴对付荆州;
在刘备集团内部,刘备是坚决反对与孙权共天下的!关羽、张飞都是没有头脑的盲目跟从者。刘备一再欺诈孙权,惹得江东民愤四起,用孙权的话说“猾虏乃敢挟诈”。与刘备针锋相对的就是诸葛亮和赵云为代表的都主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三国演义》语。但是,主流民意还是被以刘备为代表的主战派占据了;
既然刘备集团的主流民意就是与孙权为敌!那么吕蒙就没有说错:“关羽他们君臣,依仗其狡诈和力量,处处反复无常,怎么能将他们当作真心的好朋友啊!”
周瑜、吕蒙、陆逊都持这个观点。就不应该把刘备当成朋友!刘备也不可能诚心实意的对待孙权。只能当成相互利用的对象才更符合时局的变化。
这就与鲁肃的战略方针背道而驰了。一面曹魏越来越强大,一面吴、蜀互掐!直到诸葛亮取代刘备出任蜀汉集团的代表为止。
此后,吴、蜀一直都在休戚与共、相辅相成,孙权、陆逊北伐与诸葛亮北伐东西合壁、前呼后拥、相得益彰……怎奈!曹魏集团的发展势头已经是不可逆转了。
因为赤壁之战前期的刘备手下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个猛将,士兵一两万人,周瑜鲁肃手下的将领都比刘关张三兄弟多好几倍,士兵差距更加大直接多十倍,此时的刘备集团还没有太大的实力,刘跟孙两家就像14岁初中生对25岁大学生一样的差距,东吴集团要收拾刘备集团并不费力,而他们共同的敌人曹操集团实力更强,军师将领士兵人口数量粮食产量都多好几倍,孙刘任何一个都没有实力直接对付曹操南下,联盟对付曹操集团就赢面大一些,所以周瑜鲁肃对刘备集团都比较友好是完全支持孙刘联盟的。
到了刘备集团发展壮大以后,地盘跟东吴不相上下,人口稍微少点,刘备集团吞并了益州集团,军队数量直接超过东吴,军师武将都不弱于东吴,地理位置又在长江中上游,如果给蜀汉更多的发展时间打造船只,训练出一只骁勇善战的水军,那么,顺江南下打击东吴将会非常厉害。
古时候的交通运输条件是比较差的,大量的军队后勤补给如果有水路运输,对进攻作战非常有利,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是因为粮草后援接不上被迫无功而返,相对于蜀汉走陆路攻打魏国来说走水路运输打吴国要容易多了。
上图是关羽死后刘备军队进军攻打东吴进军路线。可以明显看出刘备军队就是一个沿着水路走的态势。
后期的吕蒙和陆逊直接将蜀汉视为首位战略威胁,必须争取拿下荆州站稳脚跟,给东吴争取足够多的战略缓冲区,这时候对刘备集团的态度自然就变了。
试想一下,如果关羽攻打魏国的时候东吴没有背后攻击,关羽没有战败,那么刘备集团在西蜀站稳脚跟以后囤积粮草打造军械,大军顺江南下跟关羽部队汇合,再一起打吴国,东吴只能提前投降了
主要在于东吴的总体战略构想——防火墙理念。
东吴孙家与荆州刘表乃是不共戴天之仇,
赤壁之战后东吴元气未复,
与曹军接战只要登陆就连续战败,
虽然占领荆州,
但是当地人对东吴孙家的仇视不会短时间消除,
依托此地与强大的曹操抗衡并无胜算,
还不如连消带打,
一边利用,一边防范,
引战争经验丰富的刘玄德起一屏障作用;
东吴小霸王孙策死后,
政治策略趋向于偏安保守;
三国之一大好人鲁子敬的如意算盘是:
刘皇叔在荆州这个四战之地与曹丞相对抗,
胜则协助匡扶汉室,
败亦本方留有余地,
两方相持不下之时自己作为第三方正好火中取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雄联盟态度友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雄联盟态度友好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发表评论